無聲世界有晴天-請重視嬰幼兒聽力篩檢
新生兒聽力篩檢之重要性
新生兒先天性雙側重度感音性聽障之發生率約為1/1000,如果加上中、輕度或單側性聽障,則發生率高達3/1000,這樣的數字就醫學觀點看來顯示先天性聽障應屬常見疾病,比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(發生機率1/3000-1/4000)還多。不過和其他很多先天性疾病一樣,沒有借助現代科技,先天性聽障的早期診斷是很不容易的。根據統計重度聽障診斷出來的年紀平均為一歲半,中、輕度聽障則為3歲半至4歲,都已錯過語言學習之關鍵時期。因為嬰幼兒聽語發展之黃金時段是在3歲以前,剛出生的嬰兒,其週邊的耳蝸雖已發育完整,但大腦聽覺中樞是在出生後,不斷受環境的聲音刺激,才得以發育完成。換言之,3歲以後人腦的可塑性逐漸變差,大腦中原先被設計用於聽力、語言的細胞逐漸轉變成其他用途,故此時要再讓它恢復原有的聽語功能,就相當困難。而這3年當中,又以前6個月之聽力對聽語之正常發展最重要1。一般說來,聽障兒若能在6個月以前給予診斷與治療,其將來在語言和身心方面都可以達到正常程度的發展﹔反之,若遲至6個月後才被診斷出來,將會造成語言和社交技巧上的明顯遲緩﹔若3歲以後才開始矯正,將造成永久性中樞聽覺發展異常。
人類幼兒期(0~3歲)的聽覺經驗會影響認知的發展、語言技巧的學習和抽象觀念的瞭解,此期亦是各項學習、發展的關鍵期。但根據國外有關聽障兒的統計資料,聽障兒常在2-3歲時才開始被父母懷疑,以致許多聽障幼兒錯過了學習、發展的重要時期。因此努力將聽障兒發現的年齡提早至1歲以內,以便及早進行必要的矯治及復健,開發經濟有效的聽力篩檢方法實有其必要性。
許多證據顯示,早期診斷出聽力障礙早作處理,對於聽障兒童往後能否正確的發音、語言及教育的發展是必要的。因為聽力在出生後的初期6個月,對於以後正常說話及口語之言語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。但新生兒時期聽力篩檢正常,並不表示孩子從此聽力絕對正常,因為有很多聽障是漸進性的,也有許多後天因素會使原本正常的小孩變為聽障,如中耳炎、腦膜炎,所以還是要注意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對聲音的反應、對語言的瞭解,語言的發展以及是否有任何不尋常的舉止,如左邊來的聲音反而轉向右邊去找,聽電話一定只用一邊耳朵聽…等,如果有的話,必須即早請教專家。
參考文獻
1. Prieve BA, Stevens F: The New York State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demonstration project: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. Ear Hear 2000;21:85-91. 6. Norton SJ, Gorga MP, Widen JE, et al: Identification of neonatal heari
2. Dort JC, Tobolski C, Brown D: Screening strategies for neonatal hearing loss: which test is best? J Otolaryngol 2000;29:206-10.
3. Owen M, Webb M, Evans K: Community based universal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by health visitors using otoacoustic emissions.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1;84:157-62.
4. Vohr BR, Widen JE, Cone-Wesson B, et al: Identification of neonatal hearing impairment: characteristics of infant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well-baby nursery. Ear Hear 2000;21:373-82.
5. Norton SJ, Gorga MP, Widen JE, et al: Identification of neonatal hearing impairment: a multicenter investigation. Ear Hear 2000;21:348-56.
6. ng impairment: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. Ear Hear 2000;21:529-35.
誰是高危險群
1. 家族史有先天性或遺傳性感音性聽障
2. 有子宮內感染之病史,如先天性梅毒
3. 高膽紅素,超過或達到換血臨界值
4. 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之早產兒
5. 曾得過細菌性腦膜炎或腦炎
6. 顱、顏面畸形
7. 週產兒時期或新生兒時期有嚴重缺氧病史,如持續性胎兒肺高壓循環、生產窒息
8. 使用潛在性耳毒性藥物超過5天
9. 插氣管內管超過10天
如何觀察寶寶是否有聽力障礙
(一)出生至二個月:
1. 巨大聲音(如:拍手或關門聲音)會令他有些反應(如:眨眼睛)或驚嚇到他。
2. 對環境中的各種聲音會感到興趣或厭惡(如:吸塵器的聲音)。
(二)三個月大時:
1. 會被突發的大聲音嚇一跳。
2. 因為大的吵鬧聲而無法入睡。
3. 因為突發的聲音而停止吸奶。
4. 會對母親微笑。
5. 寶寶的眼睛會注視講話者。
6. 餵奶或換尿布後,有時會"咕咕"發聲。
7. 趴著時,可以抬起頭來。
(三)六個月大時:
1. 可以轉頭至聲源的方向。
2. 當媽媽對寶寶說話時,有時寶寶會停止哭泣。
3. 在遊戲時會"咕咕"作聲,低聲輕笑或大笑。
4. 對聽到的言語會以口語反應。
5. 會從仰臥翻成俯臥,或從俯臥翻成仰臥。
(四)九個月大時:
1. 用口語聲以引起他人的注意。
2. 似乎能從發聲中自得其樂。
3. 開始對某些字(如:寶寶自己的名字、不可以、再見…….)有反應。
4. 對友善或生氣的聲音有不同的反應。
5. 不用任何支撐物就可以坐好。
6. 會直接轉頭面對新出現的聲音。
(五)十二個月大時:
1. 會玩"躲貓貓"的遊戲。
2. 有時會模仿別人的言語。
3. 牙牙學語,發出許多子音,如:ㄍ、ㄅ、ㄉ。
4. 有時會把一些單音連起來一起發音,如ㄆㄚㄆㄚ、ㄉㄚㄉㄚ。
5. 當有支撐物時可以站立。
(六)十八個月大時:
1. 用簡單的字表達出要求,如:要、吃。
2. 模仿新的字音。
3. 會使用手勢或動作表達要(如:指著某物)和不要(如:搖頭)。
4. 按照大人的要求,把東西給別人。
5. 不需要扶持可以站立或行走。
(七)二十四個月大時:
1. 可結合單字成簡單的句子。
2. 可以依照所言,指出身體各器官名稱。
3. 可以依照所言,指出書上動物或物品名稱。
4. 遊戲時會使用熟悉的物品,如:茶杯、湯匙、刷子等。
5. 在扶持下,可以上下樓梯。
資料來源:國民健康局網站